Navigation menu
核心提示: 在飞速发展的IT领域,站在顶峰之时往往意味着走向下坡的开始。但杨元庆认为,联想不会陷入这个怪圈。
参考消息网10月31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0月29日刊登题为《联想能否走出“盛极必衰”怪圈》的文章称,中国联想集团进军全球的步伐仍未停止。在个人电脑领域,联想通过将美国IBM和日本NEC业务收归旗下,坐上了全球第一的宝座,而下一个目标则对准了智能手机。联想接连不断的惊人举动的背后,是其对美国戴尔等过去的高科技王者相继陨落这一盛极必衰的怪圈的焦虑。
文章称,联想以惊人的速度在智能手机领域扩大了影响力,并获得了自信。联想CEO杨元庆最近面对韩国三星电子和苹果等领跑者先后发出了信心十足的表态。他表示在新兴市场国家至关重要的是低价格产品和中端产品,而联想在这两种产品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在中国大本营,联想的市场份额已经升至仅次于三星的第二位。不仅甩开了苹果的追赶,而且领先优势还在扩大。观察全球市场可以清楚地发现,联想的发展势头强于NEC。联想对收购NEC业务显然并不迫切,但这并非是对并购战略本身持消极态度。联想北京总部每天都会传出这样的指示,“去寻找有潜力的收购对象”。
文章指出,联想曾在五年前的金融危机中出现销售锐减。但是随后作为主力产品的个人电脑销售等重新复苏,2012财年(截至2013年3月),销售额恢复至338亿美元。截至2013年6月底,。而未使用的融资额度也达到5亿美元。随时都能动用的并购资金充裕,但联想采取并购战略的原因不仅在于此。
文章称,联想刚刚在2013年4-6月超越曾在个人电脑供货量上全球首位的惠普。在飞速发展的IT领域,站在顶峰之时往往意味着走向下坡的开始。这个“全球第一”可能陷入的怪圈似乎也在向联想逼近。而这或许正是杨元庆不断采取行动的理由。
9月到访日本的杨元庆接受了采访。他在采访中表示,成为个人电脑全球第一的企业如今全都遭遇了不幸,这是因为有超越这些企业的联想的存在。杨元庆还表示,联想在三年以内,非个人电脑业务要占总销售额的一半。在数年以内,肯定能看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份额实现大幅增长。
杨元庆称,联想在新业务领域也有望重现在个人电脑领域取得的成功。据悉,联想的并购战略曾是其走上个人电脑全球第一宝座的动力。作为实现增长的开端,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是在2005年。此后,2011年获得了NEC个人电脑业务的经营权,并在德国和巴西相继展开了并购。
文章指出,联想在成为个人电脑全球第一之前,用于并购的资金总额超过2000亿日元。中国国内一位外资证券分析师称,“相比开发,联想是更重视销售的企业。通过并购,联想获得了先进技术并缩短了开发时间,然后再面向中国市场进行巧妙改良来扩大业务”。
联想集团的成长似乎也在沿袭老联想的发展模式,继续在IT行业里实施并购战略。但无论并购的眼光多么锐利,也不管拥有多么雄厚的资金实力,这都无法保证联想今后也能继续发展壮大。文章指出,这并非是因为其没进行独自的技术革新。而是由于随着企业不断壮大,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英国《独立报》7月底发布了一条标题为《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和军情五处建议禁止使用联想电脑》的新闻。该消息称联想电脑带有黑客功能,有泄漏重要信息的危险。另外,认为中国产IT设备等同于间谍设备的观点总是此起彼伏。与华为技术与中兴通讯一样,联想也处在怀疑的眼光之下。
文章称,联想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密切,危难时刻还曾得到政府的救助。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联想在2008年夏天陷入经营困境,据悉柳传志找到担任领导层的老朋友请求帮助。最终政府决定在刺激经济的措施中将电脑列入补贴对象,使联想得以大批量地在农村销售低价产品。
文章指出,尽管公司扭亏为盈,但柳传志的联想与中国政府关系的不同寻常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对此,杨元庆反驳称,联想是中国透明度最高的公司,但欧美等国仍越来越警惕。智能手机等通信设备直接关系到信息安全,各国政府对其敏感程度甚至超过了电脑。
文章称,智能手机如果成为继个人电脑之后又一成熟产品的话,与苹果和三星等领先集团相比,像联想这样的“追赶者”肯定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但联想能否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局面。联想还要面对诸多挡在中国企业面前的壁垒。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
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遍布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日活设备超过2000万台,每日处理设备请求高达800亿次。
国新网备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147号)京ICP备 京公网安备